這些年來,無數(shù)企業(yè)家、管理者、職場人士都問過劉潤關于“如何成功”的問題:如何讓企業(yè)長期盈利、如何讓組織良性發(fā)展、如何得到升職加薪的機會……
這些提問的背后,歸根結底,就是如何擁有更大的人生勝算。
劉潤在他的新書《勝算》中說,沒有任何法則、方法可以確保一個人可以100%達到成功。即便你事無巨細地學習實踐查理·芒格的人生算法,也不一定會擁有和他一樣的財富。
(相關資料圖)
無論多努力,成功中總有一定的運氣成分,那難道躺平擺爛是唯一的選擇嗎?
當然不是,擁有29 年的數(shù)學思維系統(tǒng)化訓練的劉潤,在他的最新作品《勝算》中,提出了一個公式:
5%(努力)+ 95% (概率)= 100%(是這個時代成功者所秉持的底層思維)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得知自己成功的概率只有5%后,會選擇“看命”“靠運氣”。而頂尖高手會選擇不斷地精進自己的人生算法,把自己的勝算從5%提高到95%,讓自己有更大的概率擁抱成功。
讓幸運變成你的能力,天不幫你,概率會幫你。
此次小編整理了劉潤《勝算》中提高人生勝算的八大法則,希望對你有所啟發(fā)。
01 對概率的理解決定普通人和高手的差別
首先來理解幾個關鍵的概念,運氣、人生算法和概率思維,只有深刻理解了這幾個概念,才能理解為什么“概率”是可以被提升的。
劉潤在序言里給出了這樣一個情景:你的面前有兩個按鈕,按下紅色按鈕,你可以直接拿走100萬美元;按下藍色按鈕,有一半你會你可以拿到1億美元,但還有一半機會你什么都拿不到。你選哪一個?
面對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思考方式。而這也正是劉潤所說的“人生算法”:把同樣公平的機會,放在很多人面前,不同的人生算法,會導致全然不同的選擇。
有人會選擇立刻拿走100萬美元,落袋為安,“確定效應”是他的人生算法;
有人計算兩種情況發(fā)生的概率,得知藍色按鈕的“期望值”更大(期望值是5000萬美元),藍色按鈕是相對正確的選擇,“決策樹”是他的人生算法;
還有人選擇把這個項目以低于“期望值”的價格,比如2000萬美元,賣給一個投資人,自己獲得了確定的金錢,這是基于“概率思維”的另一種人生算法。
而概率思維,正是很多成功人士最基礎的人生算法。
概率,也就是我們又愛又恨的運氣。有時候好運氣光顧,業(yè)績成果便一路高歌,有時候壞運氣發(fā)生,創(chuàng)業(yè)便會受挫甚至失敗。
比如,當公司業(yè)績下滑,是選擇加大對老產品的營銷,還是選擇推出新產品?這個選擇的過程,你會有50%的概率選錯;如果選擇了開發(fā)新產品,那么選A還是選B,又是50%的概率會選錯。
這樣一次又一次的決策過后,即便你盡了一切努力,做對了所有事情,依然有95%的部分會被運氣左右,也就是概率的。
這句話或許聽來令人泄氣,但這就是現(xiàn)實與規(guī)律,只有透徹地、深刻地理解這個規(guī)律,才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形成概率思維。
當一個人能夠心平氣和地承認,創(chuàng)業(yè)、職場、人生的成功概率可能只有5%后,那么也就到了下一個思考的階段,我們應該用什么方式來提高這個概率。
02提高人生勝算的八個法則法則1:成為頂尖高手“ 頂尖高手和高手的差別,在于 99% ~ 99.9999%?!?/strong>
很多人認為,我把該做的工作還不錯地完成了,領導也很滿意,就是一種優(yōu)秀。實際上,普通人、高手和頂尖高手之間的差距,不付出巨大的努力,是難以逾越的。
高手和普通人的差別在哪里?
不在0-60%這一段。這一段的關鍵詞是“我會了”。
也不在60%-90% 這一段,這一段的關鍵詞是“還不錯”。
高手和普通人的差別,在90%-99%這一段,這一段的關鍵詞是“極致”。
而頂尖高手和高手的差別,在于99%-99.9999%,這一段的關鍵詞是判斷力、分寸感和顆粒度。
舉個例子,當年,喬布斯在設計麥金塔電腦時,連深藏在電腦內部的電路板,都排列得精致有序,即便用戶根本不會拆開電腦。
以普通人的思維來看,把電腦的配置提升好、外觀設計漂亮,就足以稱之為優(yōu)秀,而喬布斯這樣的頂尖高手,才會費盡心力在細節(jié)上追求極致的顆粒度,自然這樣的人會有更大的成功勝算。
所以,嘗試把“我做到了,我已經做得足夠好了,我盡力了”,改成“還能更好,還能夠優(yōu)化,還能更努力”,從內心激發(fā)成為頂尖高手的渴望。
當你敢于離開舒適圈,敢于不惜代價去奮力爭取的時候,你才邁出了提高勝算第一步。
法則2:提高知識增量世界上有兩種知識,一種是把未知變成已知,另一種是把已知變成認知。
知識增量決定成長質量,沒有增量,就只能原地打轉,眼睜睜看著自己被別人超越。
知識從哪里來,劉潤認為,最重要的一點,看書。
但大多數(shù)人看書存在兩個誤區(qū)。第一個誤區(qū),把看書過分神圣化,要有陽光、落地窗、咖啡,要有儀式感才能開始看書學習。實際上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打卡一本書。
每個人一天都擁有24小時,睡眠8小時,工作8小時,而剩下的8小時,才是真正造成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時間。
這第三個8小時,我們需要通勤、吃飯、購物等等,有人把碎片的15分鐘用來刷短視頻、聊閑天,而有人則在候機的時候閱讀,在收拾家務的時候聽播客,在跑步的時候聽書,把這8小時變成了提高自己知識增量的時間。
第二個誤區(qū)是,很多人認為看書是為了獲得已知。
劉潤說,世界上有兩種知識,一種是把未知變成已知,比如牛頓讓人類認識了地心引力,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們?yōu)槿祟愄剿魇澜纭?/p>
另一種知識,是把已知變成認知。
明白是什么,還要知道為什么、怎么用,這才是有效的知識增量。就像平日里拎重物,有人就會利用學過的壓強與面積的關系,加大袋子與手接觸的面積,讓自己的手不用承受那么大的力,不那么勒,更舒服。
法則3:用多元思維看世界世界是多元的,要用多元認知模型去認知它。
前面說了學習的重要性,那么或許有人就會走入另一個陷阱,認為只要看過足夠多的知識和方法論,就一定能提高勝算,越接近成功。
書中舉了一個華為的例子。任正非說過兩句話,第一句是“讓聽見炮火的人呼喚炮火”,意思是讓前線掌握信息的人來指揮,第二句是“砍掉高層的手腳、中層的屁股、基層的腦袋”,核心意思是高層洞察市場、規(guī)劃戰(zhàn)略,中層要打破部門本位注意,基層員工要按流程做事,不要隨性發(fā)揮。
很顯然,這兩句話中,存在著互相矛盾的地方。身在前線的基層員工,到底應該指揮戰(zhàn)斗,還是完成指定動作?事實上,世界上沒有一個絕對領先的方法論,是能夠壓倒其他所有方法論的。世界是多元的,我們要用多元認知模型去認知它。
而“多元認識模型”最基本的邏輯是,當你看到一個觀點,要做兩件事,第一件事是找到這個觀點的反面,第二件事是找到這個反面觀點的道理。
當你找到能夠致支撐反面觀點的道理時,你才能更全面地認識這個世界。
法則4:讓復雜的事情簡單化因為簡單才能專注,專注才能做到極致。
前三個法則,都是從認識上提升人生勝算。有了更高的認知后,我們還需要掌握具體有效的方法論。接下來的五個法則,回歸到實踐本身。
如何讓復雜的事情簡單化?
這個方法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是區(qū)分指標和目標。
比如降低膽固醇,是我們的目標嗎?不是,膽固醇是指標,健康才是目標。同樣的道理,企業(yè)經營的目標是持續(xù)健康經營,人均利潤則是指標。
同時,也不要因為關注指標,而忘了目標。
為了控制膽固醇,健康指南建議我們每天只能吃一個雞蛋。因為蛋黃里富含膽固醇。慢慢地,大家就會只記得每天只吃一個雞蛋,而忘了為什么。突然有一天,科學進步了,發(fā)現(xiàn)你少吃的膽固醇,身體內都會自己生成補回來。少吃雞蛋,沒有任何意義。
如果你還記得自己的目標是健康,而不是降低膽固醇,更不是少吃雞蛋,你就會調整指標。而過度關注指標的人,再怎么努力,方向都是錯的。
第二個步驟是回歸本質。市面上有太多的經營方法論,人很容易迷失在這些千變萬化的名詞中。
當年,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說,汽車,不就是四個輪子兩排沙發(fā)嗎?這句話被無數(shù)業(yè)內人士當做笑話,認為他是一個無知的瘋子。
然而,吉利汽車飛漲的銷售增速,收購著名品牌沃爾沃等一系列成績,都讓人意識到,李書福當年的那句話,說的正是汽車的本質。當行業(yè)內的人,沉迷于研發(fā)更好的汽車音響、更漂亮的汽車噴漆時,專注于本質的人贏得了成功。
在變革時代,我們更需要回歸行業(yè)本質,尊重常識和規(guī)律,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因為簡單才能專注,專注才能做到極致。
法則5:培養(yǎng)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邏輯對的事情不一定能成,但是邏輯錯的事情幾乎成不了。
怎樣做才能回歸本質呢?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
這是一個需要系統(tǒng)學習的能力,而基本的訓練方法簡單而樸素,就是在生活中不斷練習。
劉潤有一次和兒子小米探討一元一次方程式:X+5=8,求X等于多少。
小米用老師教學的口訣解題,“左邊移右邊,加號變減號,減號變加號,乘號變除號,除號變乘號”,當劉潤問他,口訣的原理是什么時,小米卻困惑了。
做任何事,都有三個要素:what(本質)、why(為什么)、how(怎么辦)。數(shù)學口訣就是how,而學習真正要理解的是背后的what。
每件事背后都有其邏輯,邏輯對的事情不一定能成,但是邏輯錯的事情幾乎成不了。了解任何一個方法論后,都應該爭取多自己一個為什么,每多問一個為什么,就會往本質層多走一步。
后來,小米有一次在擦桌子時,對劉潤說:“擦”的本質,是通過擴大表面積的方式,來提高揮發(fā)速度。這句話也許并不完全準確,卻反映了在小米已經在生活中,時刻鍛煉自己的洞察力,養(yǎng)成了思考的本能。
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養(yǎng)成一個習慣,思考一下這件事的本質到底什么。遇到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每多問一個為什么,就往本質多走了一層。
法則6:去做那件更困難的事“ 困難的事情拼前期,簡單的事情拼后期?!?/strong>
無論是創(chuàng)業(yè),還是工作,選做什么樣的事,和怎么做同樣重要。
劉潤很喜歡一句話:難走的路,從不擁擠。這也是他做事的基本方式。因為簡單的事會越來越難,而困難的事情會越來越簡單。
很多人做事會選擇先做簡單的事,因為簡單的事一開始很容易。
舉個例子,高考是一件簡單的事,還是困難的事?
稍微勤奮一點的人,可以考到400分、500分,這就是簡單的事。而如果想要考到600分、650分的人,就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因為到了這個階段,每提高一分都要付出驚人的努力。
這也是劉潤在給許多企業(yè)做咨詢時的體會,那些因為風口就輕易入局的創(chuàng)業(yè)者,往往會越做越難,因為簡單的事情拼后期,一旦進入真正的比拼環(huán)節(jié),就會異常激烈。
而另一種選擇,就是先做困難的事。
因為困難的事拼前期,如果一個人創(chuàng)業(yè),選擇了一個鮮有競爭對手的困難領域,那么他只需要堅持住前期,埋頭研究和嘗試,沒有價格戰(zhàn),沒有營銷戰(zhàn),后期反而會越做越容易。
簡單的事會越來越難,困難的事反而越來越簡單。
做簡單的事,豬紛紛落地;做困難的事,鷹即將突圍。劉潤的建議是,選擇做困難的事情。
法則7:頂級高手都是長期主義者“堅持正確的事反復做,天不幫你,概率也會幫你。”
商業(yè)世界還常聽到這樣一句話,頂級高手都是長期主義者。提高人生勝算的第七個法則,即做一個長期主義者。既然人人都知道長期主義好,為什么依舊難以堅持呢?
貝佐斯曾經問巴菲特,你的投資理念非常簡單,為什么大家不直接復制你的做法呢?巴菲特的回答是:“因為沒有人愿意慢慢地變富?!?/p>
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巴菲特的資產有99%以上是在他50歲后賺到的。長期主義是一件緩慢而困難的事情,盡管它回報斐然,但卻不是那些缺乏定力、想走捷徑的人能夠堅守的。
堅守長期主義的好處,首先是給人巨大的戰(zhàn)略定力,即便一時利潤不合心,也能把未來的路越走越寬。例如那些知名的餐廳,只依靠營銷打卡、制造網(wǎng)紅噱頭的餐廳往往是一陣風,很快就銷聲匿跡,而堅守菜品的餐廳,才能贏得食客的肯定和回頭率,一點一滴積攢出堅實不破的口碑。
堅守長期主義的好處,還在于讓人重視長遠價值,不會因一時的眼前利益昏頭。此外,長期主義更容易讓人把事情做到極致,而極致正是普通人和高手之間的差別。
劉潤在書中提出,結果=行為x概率,當做事的方法和邏輯都正確時,就應該通過反復做去提高概率,即堅持正確的事反復做,天不幫你,概率也會幫你。
這也正是長期主義者的原則,他們不會因為一次失敗而否定自己,而是一遍一遍獨自堅持,等待成功的到來。而大多數(shù)人,往往在一次不成功后,就已經離開了牌桌。
03117個模型頂級人生算法秘訣
這幾年,每個人都切身體驗到了一個詞的意味,那就是“不確定性”。
黑天鵝頻發(fā),人們迷茫、焦慮、急躁,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掌握一套創(chuàng)造性的工具,來應對當下這種復雜局面。
市面上有無數(shù)的方法論與思維訓練圖書,為什么劉潤這本《勝算》是值得強烈推薦的?
劉潤說,告訴你有夢想就能實現(xiàn)的是雞湯,告訴你加倍努力的是雞血,告訴你什么都別管,我的就是最好的是毒雞湯,告訴你如何進步的才是雞肉。
科學地努力,就會提高自己達成目標的勝算,這才是真正有能量的內容。
在《勝算》中,劉潤毫無保留地分享他做事的思維與方式:MECE法則、平衡計分卡、SMART原則、五維思考模型、本質思維、進化思維、波特定律、互動關系理論、風險與不確定性、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關鍵因果鏈、增強回路……
這些都是頂級人生算法秘訣,117個模型,用戰(zhàn)略思考搭建一條人生增強回路。
即便人生的路途上,沒有哪一步成功的概率是100%,但真正走向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會持續(xù)不斷地、澎湃昂揚地,精進自己的能力、思維、方法,讓自己的勝算,再高一點,再高一點。
這本書誠摯推薦給中國最有價值的人群,企業(yè)家、創(chuàng)業(yè)者、企業(yè)高管、管理者、職場人士和有好奇心和上進心的讀者。一本書就是一個框架,一種認知模型。你一定能從這本書里,找到打通你靈魂的那句話。
鈦空時間新書推薦——《勝算》
原價:¥78
鈦空艙特惠價:¥49.8
選擇不斷地精進自己的人生算法,讓自己有更大的概率擁抱成功,八大法則,提高人生勝算,讓幸運變成你的能力,趕緊下單購買吧!
點擊購買《勝算》實體書籍!
?寬博士獨家解讀《納瓦爾寶典》,從書中總結了納瓦爾的“理性佛系”的經濟思想,并從中剖析了納瓦爾成功的核心,幫助大家在生活中做自己、找杠桿,構建自己的體系及能力,成為終身學習者,實現(xiàn)自己精彩的人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