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當前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社會面病例數持續(xù)高位增加,首都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11月28日0時至15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2086例,其中,隔離觀察人員1907例、社會面篩查人員179例。數據表明,快速增長勢頭有所遏制,但疫情發(fā)展仍處于較快增長時期,首都疫情防控工作仍處在“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吃勁階段。
來自民間的、互聯網上和人們相互交流中,對奧密克戎病毒的認知可謂五花八門。當前流行在北京的變異毒株傳染性有多強,核酸檢測頻率是否需要調整,陽性感染者是不是可以居家隔離等等,都成了老百姓的心中困惑。
要做到科學精準快速處置疫情,首先要對病毒有科學理性的認知。據北京晚報報道,北京本輪疫情的主要毒株是奧密克戎BF.7亞分支,由京外輸入,和目前國內許多城市的病毒種類不同。據專家介紹,BF.7變異株是國內奧密克戎“家族”里傳播力最強的亞分支,其傳染性更強、代際時間變短、隱匿性更強,因而管控難度大。
病毒傳播加速,無疑是北京社會面病例數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令人擔憂的是,北京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包括老年人在內的脆弱人群數量較多。病毒傳播速度加快,這部分人群受到感染的比率就會上升。一個非常小的發(fā)病率或死亡率,乘以龐大的人口基數,絕對數就會很大。只有消除疫情隱患,才能規(guī)避大規(guī)模人群感染可能造成的醫(yī)療資源擠兌,才能預防大量的老人或有基礎疾病者等可能出現的死亡。根據病患數據,對于有基礎疾病及免疫力較低人群,一旦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發(fā)展成重癥的概率相對較高。因此,雖然病毒的致害性弱了,但病毒帶來的風險和威脅仍然存在,必須盡快遏制住疫情擴散蔓延,以扎實有效的防控工作應對疫情變化的不確定性,筑起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堅實屏障。
把病毒搞清楚,戰(zhàn)略戰(zhàn)術才更有針對性,疫情防控的措施才能做到科學精準。北京11月28日的疫情防控發(fā)布會強調,要堅決執(zhí)行國家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實好優(yōu)化防控措施二十條,開展分區(qū)分級分類精準防控,把握防控工作要求,結合各區(qū)疫情防控實際情況,分類制定并不斷完善優(yōu)化防控措施,有針對性地開展科學精準的防控工作,做到“找得到、管得住、服務好、引導好”。不斷優(yōu)化防控措施,就是為了應對新冠病毒變異的新特點,把握疫情防控的主動權,提高防控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確保此輪疫情在最短時間內得到高效處置。
疫情暴發(fā)以來,北京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疫機制,經住了一場場嚴峻的疫情防控考驗。隨著此輪疫情疊加京外、境外輸入以及冬春季氣候因素影響,首都再迎防疫大考,防控壓力明顯增大,更應科學、理性、系統地研究防疫措施的優(yōu)化。此時此刻,尤其需要凝聚共識,團結一致,從對病毒的科學認知出發(fā),提高防疫本領的有效性,實現對病毒的精準打擊。
" style="max-width: 100%; width: 100%; height: auto;" width="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