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2日,記者從安徽大學獲悉,該校物質科學與信息技術研究院新型磁性材料與存儲器件研究團隊,利用透射電鏡定量電子全息磁成像技術,在單軸手性磁體中發(fā)現(xiàn)了磁孤子向磁斯格明子的拓撲相變。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fā)表在《先進材料》上。
拓撲磁結構是構筑新型磁存儲器的基本單元。在單軸手性磁體中,會形成周期可調的磁孤子;在立方非中心對稱的手性磁體中,會形成磁斯格明子或反斯格明子。具有不同自旋構型的拓撲磁結構之間可以發(fā)生轉換,例如斯格明子和麥韌,斯格明子和反斯格明子, 斯格明子和磁泡等。在單一材料中,利用兩種不同類型的拓撲磁結構分別存儲二進制數據“0”和“1”,對于拓撲磁存儲器件的構筑具有實際意義。然而,由于作用類型不同,手性磁孤子和斯格明子之間的拓撲轉換一直受到限制。
針對這一問題,研究人員利用幾何邊界限域效應,通過對磁孤子兩端磁結構的調制,在單軸手性磁體中實現(xiàn)了磁孤子向磁斯格明子的拓撲相變。利用透射電鏡電子全息磁成像技術,發(fā)現(xiàn)新形成的斯格明子是長度可調的,并且上下末端由兩個拓撲荷為1/2的麥韌組成,拓撲磁結構的總拓撲荷為單位1。并且,實驗上也發(fā)現(xiàn)了這一拓撲相變的厚度依賴性,表明偶極-偶極相互作用在相變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與微磁模擬的結果一致。
這一研究發(fā)現(xiàn)豐富了拓撲磁結構家族,對于構筑基于新型磁電子學器件具有重要意義。
(安徽大學供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