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管公積金又出新政策,這次認房又認貸!】財金網(wǎng)消息 北京國管公積金又出來新政策:
對二套房貸款實行“認房又認貸”,而且購買二套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購房總價的60%、貸款最高額度為60萬。
要知道,過去我們一直實行的是“認房不認貸”。
它的意思就是只要你把手里的房子全部賣了,就算你曾經貸款買過10套房子都沒關系。
因為你買第11個房的時候仍然是可以按照首付來算,首付比例20-30%。
但是現(xiàn)在的新政策“認房又認貸”,就是說你只要貸款買過房,無論是商貸或者是公積金貸款。
就算你現(xiàn)在手里沒有房子,也沒有貸款了,但你已經有了住房貸款記錄。
這樣一來,只要你買房都屬于第二套,而很多一二線城市的規(guī)定是首付70-80%。
除了提高貸款門檻之外,國管公積金還壓縮了貸款期限,貸款不得超過25年等等。
對于北京動輒10萬一平的房價來說,70%的首付,基本上就約等于全款了,在北京的普通絕大多數(shù)人都不要考慮在北京買房了。
就算有一套房的人,也別想考慮二套房了,除非你把第一套賣了。。。
國管公積金主要是北京的中央機關單位和央企在用,這個政策雖然對北京沖擊比較大,但我們都知道北京一直是全國房地產的指向標。
而且除了北京的國管公積金、市管公積金提高貸款門檻之外,全國各地都在相繼調整公積金貸款政策。
今年以來,成都、重慶等地也在提高公積金門檻,并且都采用“認房又認貸”的政策。
按理說,大家當然更愿意公積金買房,因為便宜啊,利率也低,而實際上公積金卻在不斷壓縮,門檻不斷提高,很明顯說明公積金已經不夠用了。
我們來看一下這張圖就很清楚了。
在2017年,有16個地區(qū)的個人住房貸款率超過85%,而天津、安徽、浙江三個地方的公積金余額已經不夠放貸款了。
根據(jù)2017年全國住房公積金報告,全國共發(fā)放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9534億,全年繳存124845億。
換句話說,大家存到公積金里面的錢,基本上快用完了,如果再這樣持續(xù)下去,肯定入不敷出,只能啃老本了。
所以為了避免過早出現(xiàn)公積金虧空,各地只能大幅度調整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和使用條件。
這次調整,對首次購房的人來說,基本上影響不大,因為一般都是先選擇商貸,而改善型如果想要通過公積金貸款買房的話,無疑是更加艱難的。
以小見大,可以看出今年的房地產政策仍然很緊,認為房市一定會漲的,屬于主觀上的刻舟求劍。
要知道,絕大多數(shù)房市的規(guī)律是金三銀四,假如房價要上漲一年10%,一般在三四月要漲5%以上。
但是,我們來看一下最新的數(shù)據(jù),這是最近幾周的二手房走勢。
一二線城市除了蘇州和廈門外,其他城市基本上都低于2%,北上廣深四大一線,都偃旗息鼓。
如果一年的房價都是走平的,通常是三四月微漲,其他月份跌回去,這樣一年之中大概也不會漲多少。
所以今年來看,除了蘇州之外,基本上其他一二線城市不會普漲,即便是一二線城市長期也會逐步分化。
房價普漲的時代已經過去,大多數(shù)人的必然命運是“房住不炒”。
三四線城市的房產在未來,更多的可能就是負債,而不是財富,鶴崗市房子如蔥僅僅只是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