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調劑基金的繳撥差額來看,共有廣東、北京、浙江等7個省市為正數,即貢獻省份;21個省市自治區(qū)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為負數,即受益省份。
撰文 | 澎湃新聞記者 胡志挺
自2018年7月1日起基本養(yǎng)老保險中央調劑制度實施后,財政部首度公開中央調劑基金年度預算。
財政部4月初發(fā)布的2019年中央財政預算顯示,2019年中央調劑基金預算安排4844.6億元,為2018年執(zhí)行數2422.3億元的200%。究其原因,不難發(fā)現,中央調劑制度自去年7月1日起才實施,上半年尚無調劑金。
近段時間以來,養(yǎng)老金話題火熱。3月7日,財政部部長劉昆就“財稅改革和財政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也曾表示,2018年7月1日起建立了企業(yè)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金的中央調劑制度,有22個省份從中受益,受益金額為600多億元。今年要進一步加大調劑力度,將調劑比例提高到3.5%,進一步緩解個別省份基金收支壓力。
2019年中央調劑基金繳撥情況表
從中央調劑基金的繳撥差額(中央調劑金金上繳與下撥的差額)來看,共有廣東、北京、浙江等7個省市為正數,即貢獻省份;遼寧、黑龍江、四川等21個省市自治區(qū)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為負數,即受益省份。此外,還有貴州、云南、西藏三個省和自治區(qū)調劑金繳撥平衡。
具體而言,廣東、北京、浙江、江蘇、上海、福建、山東為凈上繳省份。在上述7個省市中,廣東2019年預計上繳741.6億元,獲撥付267.6億元,其474億元的凈上繳額遠超其他6個省市;北京的預計凈上繳額盡管緊隨廣東之后,為262.8億元,但僅為廣東的55%;浙江、江蘇、上海、福建、山東的凈上繳額分別預計為108.6億元、107.6億元、102.4億元、86.4億元、78.8億元。
遼寧、黑龍江、四川等21個省市自治區(qū)與新疆建設兵團獲得的撥付額超過上繳額,為受益省份。其中,遼寧、黑龍江、四川、吉林、湖北等省份受益最大,獲得的凈撥付額均超過90億元。遼寧2019年預計上繳131億元,獲撥付346.8億元,凈撥付額為215.8億元,為全國唯一一個凈撥付額超過200億元的省份,黑龍江和四川的凈撥付額均超100億元,分別為183.8億元、177.8億元;吉林、湖北的凈撥付額為98.2億元、92.4億元。
2019年中央調劑基金繳撥差額情況表
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最大貢獻省份廣東一省的凈上繳額474億元,與前兩大受益省份遼寧、黑龍江,以及第六大受益省份湖南的凈撥付額之和468.4億元相差無幾。若以廣東、北京兩省市凈上繳736.8億元作比較,大體相當于遼寧、黑龍江、四川、吉林、湖北等五個最大受益省的凈撥付額768億元。
對于目前的調劑力度,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zhàn)略研究員楊志勇向澎湃新聞表示,中央調劑制度剛開始,大家看法不一樣,被調劑的地方肯定認為大,但是未來這些地方的利益如何保障還是需要考慮的。
就中央調劑養(yǎng)老保險基金收發(fā)公式來看,某省份上解額=(某省份職工平均工資×90%)×某省份在職應參保人數×上解比例,某省份撥付額=核定的某省份離退休人數×全國人均撥付額(即籌集的中央調劑基金/核定的全國離退休人數)。
換而言之,人口總量較大或者說人口流入多、老齡化程度低的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其社會平均工資較高且參保人數多,上解資金自然偏高;而人口流出較多、老齡化程度高的地方,退休人員多,撥付額也就更高。
根據各省份新進公布的人口數據,廣東常住人口總量、增量、人口自然增長量和凈流入量全國第一,而東三省近年來由于人口出生率低以及人口外流,呈現出了常駐人口減少趨勢,比如遼寧去年常駐人口減少9.7萬。這從中央調劑基金的繳撥情況中也有所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