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新浪潮雜志”以《獨家|診斷證明錯了重開?沒有的事!西安市兒童醫(yī)院回應無限極事件》為題,首次報道了無限極陜西事件“被動地”成為當事方的西安市兒童醫(yī)院一方對此事的回應。報道刊出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其中也包括事件當事人田女士。新浪潮對此事進一步的調查中,則發(fā)現了更多的蹊蹺之處。
田女士:醫(yī)院承認筆誤 醫(yī)生:沒說過前邊的寫錯
報道刊出后,田女士多次給新浪潮打電話,稱報道錯了,西安市兒童醫(yī)院第六門診部苗醫(yī)生承認此前的診斷證明是筆誤,所以給重開了一份。
田女士介紹,上一個診斷證明是常大夫給開的,但那天去的時候常大夫不在,所以就找到了苗醫(yī)生,告訴苗醫(yī)生說你們給我寫錯了,給我改一下。苗醫(yī)生說給你重開一份就行,就重開了一份,而把前一個診斷證明收下。
對于田女士描述的這一過程,苗醫(yī)生在接受新浪潮采訪時部分認可,但苗醫(yī)生強調,她并沒有說此前那份診斷證明就是錯的,她開診斷證明,還是基于患兒家長手中拿的2018年當天的掛號單和門診病歷,“對方說開具新的診斷證明書是為了報銷。”
田女士微博曬出的化驗單有所隱瞞?早就有佝僂病嫌疑?
在田女士和醫(yī)院還在就2016年診斷證明是真是假糾纏不清之時,有知情人士向新浪潮爆料稱,田女士在微博中曬出的一張化驗單中有一項重要隱瞞,而這一指標則恰恰是判斷小兒患佝僂病的重要指標。
據田女士在自己的微博中曬出的證據中,有一份西安市兒童醫(yī)院檢驗報告單。報告單顯示申請項目是“微量元素八項(血液)”,一行白色的字標明“服用無限極前血鈣正常”。已有很多網友指出,年齡一項明顯有手寫修改的痕跡,手寫后為“2歲6月”。
微量元素八項,為什么只有七項指標,那一項是什么?
有知情人士向新浪潮爆料,讓這一謎底揭開一角。
知情人士提供給新浪潮的這一報告單,從上半部分看與田女士在微博上曬出的完全相同,甚至手寫改過的年齡一項也相同,可以被認定是同一份報告單。這份報告單標明的送檢日期是2017年4月17日。這一日期也與微博中所說“服用無限極前”相符,因為按照田女士自述,服用無限極的時間是2017年7月26日—2017年11月20日。
最關鍵的是這份報告單清楚顯示了第八項指標,代碼是NBAP,項目名稱是血清骨型堿性磷酸酶,參考值為0.00—200.00,而檢驗結果為250,明顯偏高。
這一指標代表什么呢?
網上一份文件資料對此做如下描述:“骨源性堿性磷酸酶(NBAP)是成骨細胞的表型標志物之一,它可直接反映成骨細胞的活性或功能狀況,是近年來主要用于小兒佝僂病早期診斷和亞臨床鑒別的特異性參考指標,也是目前用于評價人體骨礦化障礙的最佳指標。骨源性堿性磷酸酶是由骨質中分泌出來,當骨頭中鈣鹽沉淀不足時,該酶分泌增多,骨中鈣鹽充足時就分泌減少,所以用來幫助檢查有無鈣吸收不足。”
也就是說,這一指標越高,證明對鈣的吸收能力越差,也就會表現為缺鈣,嚴重的就會成為佝僂病。
新浪潮記者查閱到的一篇學術論文,通過對千余例病例的分析,探討骨源性堿性磷酸酶測定對于小兒佝僂病的診斷價值。
該報告得出結論認為:“在防治佝僂病的過程中,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 。尤其是對可疑病例的防治,應成為佝僂病防治的重點。”
NBAP檢測的臨床應用,為防治佝僂病提供了參考依據,也為兒童保健提供了生化診斷依據。當小兒體內缺乏維生素 D時骨鹽沉積不良,骨形成障礙, 成骨細胞功能活躍 , 骨堿性磷酸酶升高。NBAP是反應骨生長障礙最特異、最敏感的指標。NBAP由成骨細胞合成 , 當嬰幼兒體內維生素 D缺乏時,骨鈣化不足 ,成骨細胞活躍, NBAP活性升高 ,其改變先于影像學, 且NBAP可見于骨形成障礙或骨礦化中,并貫穿于佝僂病開始至痊愈的全過程,較臨床可靠,可達到早期診斷佝僂病的目的。血清鈣、磷、堿性磷酸酶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在診斷早期佝僂病中可靠性差, 故NBAP的測定可以取代鈣、磷、堿性磷酸酶的測定,成為早期診斷佝僂病的特異性指標。”
該報告同時認為,“隨著小兒年齡的增加, NBAP≤200 U/L的百分率也在逐漸增加。”因為“嬰幼兒年齡越小,生長發(fā)育就越快,鈣的需求量也就越大,如不注意補充,就很容易引起鈣的缺乏而導致佝僂病的發(fā)生。小兒有易驚、睡眠不安、哭鬧等癥狀者應及早測定NBAP,以便早診斷、早治療,減少和避免漏診。”
新浪潮查閱到的另一份學術論文也支持這一觀點。該論文指出:“表1中綜合診斷患病率與 BALP 異常檢出率均以~1歲組及~2歲組為高 ,隨年齡增大 ,佝僂病發(fā)病呈下降趨勢 ,說明 0~ 2歲為重點防治對象。故 BALP活性測定是佝僂病診斷的可靠指標之一。”
也就是說,如果幼兒骨型堿性磷酸酶檢測指標超過200,就有缺鈣甚至患佝僂病的嫌疑了。當然,具體確診還需其他檢查手段為輔助,但該指標對于確認佝僂病,還是一項較為可靠的指標。至于有沒有進一步檢查,目前不得而知。
山東某醫(yī)院一位骨科專家在接受新浪潮采訪時表示,佝僂癥只是一個結局,而先期一些指標如果發(fā)現異常,經過一些治療如補鈣等,是可以好轉的。也就是說,骨堿磷酸酶指標異常,是佝僂病的預警指標,可再附以其他檢查確認該采取何種治療措施。該專家指出,目前骨堿磷酸酶指標是判斷早期佝僂病最為可靠的指標之一。
患兒年齡到底是多少?
從上可知,田女士曬出的這張2017年4月份的化驗單,有明顯的涂改年齡的痕跡。
知情人還向新浪潮提供了另外一份患兒在西安市兒童醫(yī)院的門診病歷。新浪潮從該病歷看到,就診日期同樣為2017年4月17日,而患兒年齡則是很明顯的1歲6月。
如上所述,2歲以內是小兒患佝僂病的高發(fā)階段,而1歲6個月的小孩在這個危險期之內。而到了2歲6個月,就相對不那么危險了。為何醫(yī)院在患兒年齡這一問題上屢屢出錯,還需要家長手寫改正,其原因不得而知。
新浪潮記者從田女士微博自述中還發(fā)現這樣一段話:“我同時還打了無限極中國總部4008001188電話,把用法用量做了咨詢。無限極總部告知我‘可以給孩子服用,加大量不會有任何副作用的,并且有的伙伴在加大量后得到很好的療效。如果孩子的幽門螺桿菌是醫(yī)院確診的常欣衛(wèi)口服液也可以給孩子服用3歲以上孩子服用,沒有任何副作用。’”
田女士提到無限極方面說可以“給3歲以上孩子服用”。如果按照知情人提供的門診病歷,即患兒于2017年4月在西安市兒童醫(yī)院就診時為1歲6月,那么在2018年服用無限極產品三個月之后,孩子的年齡應為2歲,不足無限極所說“3歲以上”,而這時還要繼續(xù)服用,則自身難辭其咎。但如果當時孩子的年齡是“出錯”修改后顯示的2歲6月,則到了2018年10月份,患兒滿3歲。這時候按照無限極所說“3歲以上孩子放心服用”,無限極就難辭其咎了。
孩子年齡,在這里也成了一個謎!這個謎,只能由孩子的出生證明來解開了。
換開證明疑點未消,又添檢測指標和年齡懸疑。該事件如何進展,新浪潮將持續(xù)關注。
文章來自于新浪潮雜志公眾號,原標題《追事|早就有佝僂病可疑指標?患兒年齡到底多少?無限極陜西事件現更多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