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
【資料圖】
一年一度的春運大幕開啟了。時光在不經(jīng)意中流逝,翻開已然泛黃的工作筆記本,18年前的那次春運,仿佛又在眼前鮮活起來。
彼時我在南京鐵路分局黨委宣傳部負責編發(fā)《南京鐵路》報,為配合春運宣傳,每天都帶上筆記本趕赴江蘇地區(qū)最重要的鐵路服務“窗口”——南京站,其間耳聞目睹了許多發(fā)生在春運期間的感人事跡。記得那年的春運恰好是南京站改建過渡中的最后一個春運。進入車站,只見一邊是喧鬧繁忙的施工現(xiàn)場,一邊是平均每天高達3.8萬人次黑壓壓的客流。車站迎難而上,提出了“硬件不足軟件補,設施不足服務優(yōu)”的口號,硬是在正在施工的新站房主體大樓里,擠出300平方米的空間作為站臺候車室,又另外辟出200平方米空間,作為中轉候車室,為旅客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其中許多往事,盡管過去了十多年,可在我記憶的屏幕里依舊那么清晰。
那天,一位年逾古稀的旅客,獨自乘坐L666次列車從常州到南京轉車打算回安徽老家過年。不料下車后突感不適,一位姓朱的車站值班員見狀趕緊將老人背到中轉候車室,同時聯(lián)系了醫(yī)務人員前來為老人診查病情,在為老人注射了一針葡萄糖后,老人病情穩(wěn)定了下來,并提出天黑之前轉車回巢湖老家??爝^年了,老人歸心似箭,可車站沒有通往巢湖的火車啊,車站果斷決定安排一名員工專程將老人送往長途汽車站,直到將老人護送上車,朝著老人心心念念、一個叫家的地方疾馳,才放心離開。
后來我見到了老人的兒子、一名中學教師專門給車站寫來的一封長長的感謝信,其中有八個字,我至今還記得:“心系百姓,便民利民。”是啊,鐵路人的辛苦勞碌,換來了廣大旅客發(fā)自心底的褒獎與點贊,還有比這更珍貴的嗎?
如今,如需購買火車票,只需輕觸手機即可在網(wǎng)上輕松搞定。而那時特別是進入春運,南京站就會加開應急窗、民工窗、學生窗、簽證窗以及城際列車窗,還會根據(jù)需要,推出“流動售票車”和“送票上門”等便民服務項目。一張小小的車票,仿佛成了車站服務旅客的溫馨請柬。春節(jié)前夕,為了能讓學生早日踏上歸途,與家人團聚,天剛蒙蒙亮,車站售票員小李和小孫早飯都沒顧上吃,就急急趕往地處偏僻的南京某大學江寧校區(qū),為大學生開展送票上門服務。當時該校在校學生多達一萬余人,售票員們從當日清晨就開始忙活,一直到次日凌晨四點多鐘才終于將車票全部售罄,其間,幾乎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當時有人這么形容春運售票情景:“窗前明月光,鍵盤陣陣響;天寒地凍夜,車站送票忙。”是啊,就是這些不辭辛勞的鐵路人,用自己的體溫與情懷,譜寫了一曲以溫暖、溫馨、敬業(yè)、擔當為主旋律的動人樂章。
如果說,滄桑是時間留給塵世的記憶,那么,春運則無疑是鐵路人每個年輪上最深的刻痕,我想。
□李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