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于視覺中國
7月6日晚,圣諾生物(688117.SH)發(fā)布公告,擬定增募資不超1.6億元,其中1.3億元用于多肽創(chuàng)新藥CDMO及原料藥產業(yè)化項目,剩余30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IPO項目延期,且進展緩慢,甚至有項目在2022年年底的進度仍不足12%。且對比來看,此次擴產項目與IPO擴產項目相似度較高,胸腺五肽、比伐蘆定、醋酸阿托西班等原料藥品都是兩次擴產的對象。
如今再度融資擴產,能否達到預期?就相關問題鈦媒體APP聯系公司并發(fā)函,暫未獲得具體回應。
擬定增募資不超1.6億,擴產多肽原料藥
隨著不少Biotech企業(yè)裁員、砍管線、破產的聲音甚囂塵上,CXO行業(yè)進入下行周期的消息也見諸報端。作為CXO企業(yè)之一的圣諾生物選擇在此時擴產,意在何為?
據悉,在此次募投項目中,公司將擴產胸腺五肽、比伐蘆定、醋酸阿托西班等原料藥產品,以及增加多肽創(chuàng)新藥CDMO服務中3款原料藥產品產能,包括用于抗菌領域的非抗生素類抗感染藥物PL-5、用于心腦血管領域的抗凝血藥物巴替非班、用于糖尿病領域的長效控制血糖藥物聚乙二醇艾塞那肽。
公司定增募資項目,來源于圣諾生物公告
公司方面表示,擴產主要基于現有產能、市場需求等方面考慮。包括原料藥現有產能已達到瓶頸,公司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于2023年4月中標第八批全國藥品帶量采購工作,目前急需擴大醋酸阿托西班生產能力以滿足其需求量等。
同時公司給出多肽原料藥業(yè)務的數據予以佐證。數據顯示,2020至2022年,圣諾生物多肽原料藥業(yè)務收入分別為7973.72萬元、9040.15萬元、1.41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2.79%。
具體來看,公司胸腺五肽2023年一季度銷量為57.24kg;目前以出口為主的比伐蘆定原料藥,其最近三年采購量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31.26%,該原料藥是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
不過,有行業(yè)人士分析認為,當前不同領域CXO行業(yè)景氣度可能會出現分化。一些技術要求不高的普通CDMO企業(yè)可能會面臨產能過剩、競爭格局變差等情形。
對于圣諾為何選擇此時擴產,當前CXO景氣度不佳背景下擴產是否存在產能過剩風險等問題,公司僅回應道“具體信息請查閱公告”。
IPO項目進度緩慢,業(yè)績增長乏力股價腰斬
2021年,恰逢CXO行業(yè)“大年”,圣諾生物上市科創(chuàng)板,擬募資3.49億元,分別用于“年產395千克多肽原料藥生產線項目”“制劑產業(yè)化技術改造項目”“工程技術中心升級項目”等。彼時,市場對相關項目預期較高,公司上市首日股價漲幅超400%。
然而,IPO項目卻一再延期,本計劃于2022年底竣工的“工程技術中心升級項目”延期至2023年底,本計劃于今年6月投產的“年產395千克多肽原料藥生產線項目”也延期至今年年底。截止2022年底,“多肽原料藥”“制劑”“工程技術”三大IPO項目的進度僅分別為11.66%、31.08%、15.07%。
IPO項目進展(截止2022年底),來源于圣諾生物公告
實際上,圣諾生物不僅IPO項目延期,此前擬收購一項專利技術事項也中道“終止”。2022年3月,公司擬6500萬元收購奧達生物一項專利技術,參與廣譜冠狀病毒膜融合抑制劑及其藥物用途的開發(fā),但5個月后該收購便終止了,對此市場上不乏“炒概念”等質疑之聲。
IPO項目尚未順利擴產,公司業(yè)績增長也乏力。財務數據顯示,2020-2022年,公司營收分別為3.79億元、3.87億元以及3.96億元,同比增長15.92%、2.05%、2.38%;同期凈利潤分別為5999.78萬元、6125.28萬元、6448.44萬元,同比增長24.65%、2.09%、5.28%。
隨著限售期滿,公司高管及股東也頻頻減持,近期以來包括公司副總經理、財務總監(jiān)張紅彥、副總經理盧昌亮、副總經理王曉莉、股東蘇州熔拓新興創(chuàng)業(yè)投資企業(yè)等均在減持公司股票。
上述背景下,投資者也選擇“用腳投票”。截至7月7日收盤,公司股價報收28.02元,相較于公司股價峰值50.68元(前復權)已然腰斬,總市值31.3億元,在成都科創(chuàng)板生物醫(yī)藥板塊處于墊底梯隊。今年6月份公司出爐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拋出較高的業(yè)績增長目標,意在彰顯信心,但就市場表現來看收效甚微。(本文首發(fā)于鈦媒體APP,作者|張海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