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企正在向罕見病領域傾斜。
(相關資料圖)
Grand View Research數據預測,從2022到2030年,罕見病藥物市場將以12.8%的復合年增長率擴容。然而,在7000種已知的罕見疾病中,超過90%的疾病缺乏治療方案。
正如業(yè)界所熟知的那樣,盡管CGT等療法的出現,使罕見病有了“一次性治愈”的希望,但我們仍需承認,市場空白遠比上市的藥物更多。從時間上看,近年全球獲批的基因療法不斷增加,不過還不夠。
投資增加的同時,藥物開發(fā)道路上的許多路障,繼續(xù)阻礙著為罕見病患者提供治療的努力。好消息是,作為監(jiān)管機構的代表,FDA決定按下這一賽道的快進鍵。
2月,在2023年生物制藥大會上,FDA生物制品評估和研究中心(CBER)主任Peter Marks透露,在新冠肺炎爆發(fā)時,“曲速行動”曾幫助美國加速開發(fā)所需的疫苗,該策略將會很快應用到加快罕見疾病藥物的審批。
這會預示著CGT賽道的新一輪爆發(fā)嗎?監(jiān)管側的改革,又能在多大程度上促使罕見病真正有藥可治?
01 新冠疫苗的曲速背后
2020年之前,全球研發(fā)速度最快的疫苗,是腮腺炎疫苗。從病毒采樣到產品獲批,腮腺炎疫苗一共耗時4年。但新冠的大規(guī)模爆發(fā),使得這一速度還是過于緩慢。
WHO在2020年2月表示,新冠疫苗可能在18個月內完成。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隨后召開會議,試圖再將這個期限往前提。事實證明,該設想奏效了。到同年12月初,多款疫苗的開發(fā)機構宣布,在大型試驗取得不錯的結果,而輝瑞/BioNTech于12月2日成功推出首款拿到EUA的新冠疫苗。
僅用一年,從基因走到產品——這是史上的一個突破。
輝瑞/BioNTech,以及緊隨其后的Moderna所采取的mRNA技術,發(fā)揮了部分作用。倫敦衛(wèi)生與熱帶醫(yī)學院主任Beate Kampmann說,這項技術顛覆了疫苗學,因為mRNA候選疫苗只要幾天就能用化學方法合成。與之相比,生產出細胞內的蛋白需要更復雜的生物技術。
可如果從行業(yè)的整體來說,更大范圍的變革則離不開“曲速行動”(Operation Warp Speed)。
2020年5月,特朗普政府提出“曲速行動”,輝瑞、Moderna、強生、Novavax等多家藥企被納入該計劃,受到重點扶持。
曲速的概念常見于科幻小說和電影,經由《星際迷航》為公眾所熟知。這種技術利用壓縮或折疊時空,進而實現超光速旅行。美國政府將疫苗計劃命名為“曲速行動”,意在希望將疫苗常規(guī)且漫長的開發(fā)周期,縮短至數月之內。
套用更加本土化的語境,這可以說是“集中力量辦大事”。不過,問題也很明顯,新冠之外的其他創(chuàng)新療法審批,就很大程度被耽擱了。
2022年9月,FDA先進治療辦公室(OTAT)主任Wilson Bryan曾透露,其負責監(jiān)管的CGT產品工作量已超過3000項IND。當年初,FDA宣布要改組CBER的幾個產品辦公室,來更高效地支持各自工作。
如今,FDA決定自我救贖,將用于新冠疫苗的“曲速行動”轉移到罕見病藥物開發(fā)上?;卮鹂赡苄灾埃覀兓蛟S得作一番對比。
02 罕見病市場如何走捷徑?
首先是錢。新冠疫苗的臨床試驗測試包括三個階段,人數和費用都成比例地增加。數十億美元的投入,讓藥企可以承受多個試驗同時推進的財務風險。
GSK意大利疫苗部門首席科學家Rino Rappuoli認為,新冠疫苗的早期開發(fā)完全是“去風險”的。美國政府進行了約100億美元的公共投資,大量資金的涌入,意味著藥企可以啟動大規(guī)模試驗和候選疫苗的生產,即使疫苗最終被證明無效。在罕見病方面,資金的投入能否與新冠相提并論?
比起資金方面,這兩個賽道還存在更寬的科學鴻溝。
新冠作為突發(fā)性傳染病,確實猶如“黑天鵝”。然而,業(yè)界不能說全然沒有準備。全球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開發(fā)出新冠疫苗,本質上離不開對相關病毒研究的積累。
科學家很長一段時間都在關注其他近緣冠狀病毒,比如導致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征)和MERS(中東呼吸系統綜合征)的病毒,甚至有些研究人員早已開始研發(fā)mRNA等新型疫苗。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生物統計學家Natalie Dean指出,人們對冠狀病毒的密切關注,確實加快了新冠疫苗的整個進度。
換言之,如果沒有扎實的基礎科學平臺依托,光投入資金是不夠的。而這一點上,罕見病面臨不小的挑戰(zhàn)。
開發(fā)罕見病療法,受制于對發(fā)病機制的理解不足、對有臨床意義的終點認知不全面,以及無法評估臨床效益。顧名思義,罕見病的患病人數本就不多,如何在小規(guī)模的臨床試驗中收集足夠的證據來驗證CGT等方案的療效和安全性,成為藥企和監(jiān)管機構的共同難題。
去年10月,FDA嘗試更好地確定評估藥物療效的終點。根據罕見疾病終點推進(RDEA)試點計劃,FDA將接受關于罕見病的pre-IND或IND訴求,并與藥企進行持續(xù)的對話以評估終點。最終,該計劃的結論可用于FDA指南或研討會,以提高行業(yè)對罕見病終點的整體理解。
尋找生物標記物和替代終點,將一定程度推動藥物的加速批準。過去30年,這一通道被其他領域的療法頻繁使用,以至于引起業(yè)界的爭議。FDA即將離任的OTAT主任Wilson Bryan則稱,罕見病CGT的加速批準則少得多。
“曲速行動”來臨后,加速批準的機制有望在罕見病領域獲得更多的重視與利用。根據Marks的說法,FDA鼓勵申辦方提交NDA或BLA之前,持續(xù)與其溝通進展。這是加快審批的基礎。
但對FDA來說,當務之急可能還是招聘。
隨著CGT在過去5到10年的發(fā)展,疊加新冠因素,積壓的工作量令OTAT的工作人員面臨很大的負擔,不少人選擇離開。OTAT正逐漸過渡到治療性產品辦公室(OTP),基于PDUFA提供的經費,該部門正尋求引進約125名新員工來推動CGT的審查,盡管人才市場競爭激烈。
03 CGT與“最后一公里”
必須指出,拿到罕見病療法的上市資格只是階段性勝利。這些創(chuàng)新成功到患者手中的“最后一公里”,還有待跨越的門檻。
價格一直是業(yè)界老生常談的問題。以扎堆血液瘤的CAR-T為例,FDA批準的數款產品,定價范圍處在37-48萬美元之間。而罕見病方面的基因療法,首發(fā)商業(yè)化價格最高更是已經達到350萬美元。
2月20日,CSL研發(fā)的基因療法Hemgenix獲得歐盟委員會的附條件上市許可,用于治療重度和中重度血友病B(先天性凝血因子IX缺乏癥)成人患者。而去年11月,該產品首次在美國獲批,一舉打破了Bluebird剛到手沒多久的“最貴天價藥”之名。
歐洲市場能否成為CSL的另一片應許之地?答案是值得商榷的。
跟CSL從美國往外走不同,Bluebird的道路正好相反,先在歐盟推出兩款基因療法,之后才轉道美國。主要原因在于,Bluebird無法與歐洲市場的支付方達成一致。以“全球首個治療β-地中海貧血的基因療法”Zynteglo為例,Bluebird的心理價位是180萬美元,而德國政府能夠接受的最高價格,幾乎只有這個數字的一半。
2021年,財務危機的Bluebird心生退意,并著手關閉歐洲業(yè)務,撤裁員工。好在2022年,FDA批準了這兩款基因療法,商業(yè)化定價分別為280萬美元和300萬美元。
Marks曾在去年的一次會議上指出,如果基因療法的設計目標是每1億人中的10-20人,那么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足夠的患者來維持商業(yè)化。倘若能批量制造用于基因治療的AAV載體,就有辦法將這些小群體產品組合在一起。
誕生于2021年的BGCT,是FDA與NIH、10家藥企和5個非盈利組織共同組建的機構,旨在加快基因療法的開發(fā),治療罕見病患者。
另外,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價格嘗試也正在發(fā)生,包括優(yōu)惠券計劃、基于價值的定價、公私合營、病人援助計劃和有針對性的撥款等創(chuàng)新方法。進入美國市場Zynteglo,選擇的就是基于結果的定價方法。這意味若是該基因療法藥物對病人無效,Bluebird將退還高達80%的費用。
透露罕見病“曲速行動”時,Marks還解釋了FDA將如何利用類似腫瘤方面Orbis項目的機制,來擴大CGT在其他高收入國家的審批。Orbis最早于2019年提出,通過這個多國同步提交和審評的框架,簡化藥品開發(fā)。
WHO對疫苗的認證,也是如此思路實踐。Marks希望,FDA可以對罕見病CGT進行類似的迅速認證,方便低收入國家的患者也有可能利用這些產品。
塔夫茨醫(yī)學中心生物醫(yī)學系統設計中心戰(zhàn)略總監(jiān)Mark Trusheim預計,到2030年,CGT將獲得約64項產品適應癥批準,其中約有一半在基因療法領域,并標價數百萬美元。罕見病是進入基因治療的一個收益與風險平衡的切入口,但這只是一個起點。
業(yè)界逐漸形成的共識是,科學家、藥企產品開發(fā)者和監(jiān)管部門,都是基于CGT在臨床推動中所積累的各項數據,共同學習和推進了解它的藥效、安全性,以此進入到下一個循環(huán),進入到更廣闊的市場。這中間有一個非常大的時間成本,卻也絕對值得我們努力。
參考文獻:
Op-er-a-tion Warp Speed for rare dis-eases: CBER leader says pi-lot is com-ing soon;EndpointsDespite rare disease market growth, pharma leaders see development obstacles ahead;PharmaVoice快如閃電!新冠疫苗的研發(fā)速度是如何實現的?;Nature Portfolio美國第四款新冠疫苗?那些Novavax錯失的與未來的;同寫意過度工作和準備擴展:FDA細胞和基因治療辦公室擬增加約100個新位置;寫意宣發(fā)基因療法可以治愈疾病,但我們負擔得起嗎?;同寫意300萬美元的基因療法是希望還是絕望?FDA都覺得貴得賣不出去;生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