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益陽市赫山區(qū)泉交河鎮(zhèn)新松樹橋村村民譚曉湖是較早開始收割早稻的農戶。7月6日一大早,他就組織4臺旋耕機、3臺拖拉機在自己流轉的400畝地里作業(yè)。譚曉湖預計,今年自家早稻畝產在450公斤左右,總收入可達60萬元。此外,他還是當地一家農業(yè)公司的“田間管家”,代管了800畝早稻。這批稻谷也會在一周內開始收割。
今年以來,為克服不利天氣影響,湖南省先后出臺多項措施保障早稻生產。春耕期間,全省共安排1.2億元資金,在75個縣開展機插機拋秧作業(yè)補貼試點,6100萬元支持農機合作社建設,早稻機械化插(拋)面積較上年增加40萬畝左右。早稻生產和收割期間,又在澧縣、漢壽等糧食主產區(qū)縣推廣“農機租賃”“整村托管”等多種全新生產模式。
“今年早稻豐收,這半年沒白忙!”益陽市資陽區(qū)沙頭鎮(zhèn)寓民村“90后”種糧大戶鐘雷說。依靠10多臺現代化農機,他種植的400畝早熟早稻品種目前已基本收割完成,畝均產量460公斤,比去年增加10公斤。
關鍵詞: 今年以來 措施保障 泉交河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