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還是找熟人好”,相信很多貓友都有這樣的想法。但恰恰因為是熟人,我們可能就放松警惕,保單都不看一眼,就把錢交了。然而,保險它是一份合同啊,是一件嚴謹?shù)氖?,到頭來能不能賠,不是看你從誰那買的,和誰關(guān)系鐵,而是要看符不符合合同要求。這不,最近《1818黃金眼》就曝光了一起熟人坑熟人的保險糾紛。
幫朋友沖業(yè)績卻發(fā)現(xiàn)年年都要扣費
寧波的小劉,在轉(zhuǎn)賬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銀行卡余額不足了,查了下記錄才得知是之前被保險公司扣費了7000多塊錢。
小劉說,去年她確實買過一份保險,不過那是給朋友沖業(yè)績的。怎么回事呢?小劉的一個朋友,在保險公司上班,去年某一天她找到了小劉,說讓小劉幫她沖一沖業(yè)績,幫她買份保險,保費由她轉(zhuǎn)給小劉,然后這份保險第二年就會自動取消。因為認識,小劉就幫了這個忙,買了這份保險。雖然保費是朋友轉(zhuǎn)給小劉的,但是因為是用小劉的身份信息買保險,該走的流程肯定也不能少,小劉還配合朋友做了雙錄(錄音、錄像)。沒想到今年又被扣費后,朋友卻改了口......
對方稱,保費雖然是她轉(zhuǎn)給小劉的,但是那是她借給小劉的,并不是沖業(yè)績的。當小劉和朋友對質(zhì)時,朋友還提到了雙錄的內(nèi)容,目前所有的證據(jù)都表明,小劉是自愿購買的保險。不過,還好當時還有小劉的其他朋友在場,幫小劉證實了“沖業(yè)績”的說法,小劉找到了保險公司的官方客服,最終才把保費要了回來。
買保險,買的是合同,不是人情
其實,類似的事情比比皆是。有多少人是抹不開面子,買了朋友的保險;又有多少人是在朋友的忽悠下,買了保險......不是說朋友賣的保險不能買,而是朋友賣的保險也是保險,不要有濾鏡,也得仔細看清楚了才能買,自己買的是什么,保什么,不保什么,怎么繳費,都得研究清楚了才能交錢。不然就像小劉和她的朋友,口頭的不算數(shù),說改口就改口,你的保單合同、錄音錄像才算數(shù)。要不是有其他人作證,想必小劉的這個錢想要回來也很困難。
另外,也順便提醒大家一下,現(xiàn)在有很多“0元保險”、“1元保險”可以領(lǐng),但很有可能只是第一個月不花錢或者少花錢,后面才開始真正的扣費。大家對這類“優(yōu)惠”也要謹慎,領(lǐng)取的時候看看有沒有健康告知,看看是否默認勾選了自動扣費,不然等到第二個月扣錢的時候就傻眼了,又或者白白扣了很多期保費,出險的時候卻因為當時沒有如實做健康告知而被拒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