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久久久,最近更新中文字幕在线,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vr,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久久精品秘?一区二区三区美小说

原創(chuàng)生活

國內 商業(yè) 滾動

基金 金融 股票

期貨金融

科技 行業(yè) 房產

銀行 公司 消費

生活滾動

保險 海外 觀察

財經 生活 期貨

當前位置:行業(yè) >

韓國對華貿易連續(xù)3個月逆差 韓國制造或將失去中國市場

文章來源:騰訊網  發(fā)布時間: 2022-08-08 09:54:26  責任編輯:cfenews.com
+|-

“很難期待韓國對華出口再創(chuàng)輝煌了。”在7月底韓國國會對政府質詢期間,韓國總理韓德洙拋出了這樣一個聽起來頗為“悲觀的”論斷。而這背后是近來韓國對華貿易的一系列“轉變”。

韓國關稅廳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和6月,韓國對華貿易逆差分別為10.99億美元和12.14億美元,而7月前20天韓國對中國出口80.76億美元,同比減少2.5%,自中國進口96.15億美元,同比增加23.5%。也就是說7月前20天,韓國對華貿易逆差達到15.39億美元,超過此前的5月和6月。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1~5月,中韓貿易額達1522.6億美元,同比增長10.2%。韓國為我國第四大貿易伙伴。

“韓國與中國的貿易從今年5月開始終結了此前27年零9個月的順差,這是1994年8月以來從未有過的現(xiàn)象。”首爾科學綜合研究生院大學主任教授黃菲告訴第一財經,韓國與中國的貿易逆差已持續(xù)了3個月,這種情況在兩國貿易過去30年間極為罕見,而且逆差幅度有逐漸擴大的趨勢。從貿易數字來看,的確是值得關注的。

“韓國制造”失色?

據商務部數據,2021年,中韓雙邊貿易額突破3600億美元,是建交當年的72倍。在中韓貿易額年年攀升的同時,就進出口額來看,中韓貿易正在悄然發(fā)生變化。據韓媒統(tǒng)計,以韓國十大出口品種為基準,自7月1日至25日對華出口額僅半導體增加了10.9%,其余品種則停滯或減少。與此相反,韓國主要自華進口的產品額則大幅增加:纖維、半導體、普通機械、電腦等主要產品進口額都呈增加趨勢。

在中韓自1992年建交的30年間,有近28年的時間,中國對韓國貿易一直保持逆差。曾幾何時,由于市場貼近,小到手機、化妝品,大到家電、汽車,“韓國制造”一度在中國市場人氣頗高。

但近年來,各種數據顯示,這些昔日“自帶光環(huán)”的“韓國制造”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悄然流逝。究竟是企業(yè)的市場策略失誤還是“韓國制造”本身就失去了競爭力?

以韓企傳統(tǒng)強項的家用電器以及電子產品為例,韓國貿易協(xié)會(KITA)數據顯示,世界第二大電視機制造商LG如今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從2009年最高時的5.6%萎縮到了0.1%,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蓬勃發(fā)展的中國本土企業(yè)。三星手機也經歷著相似的“命運”,2016年,在三星手機因召回排除中國市場的丑聞發(fā)生后,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份額一落千丈。2021年僅為0.6%,而在2013年,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高達19.7%,超過蘋果和華為。

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韓系車也感受到了壓力。公開信息顯示,2002年,韓國現(xiàn)代汽車集團進入中國市場后,十余年時間內,韓系車憑借時尚的外觀設計和超高的性價比,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屢創(chuàng)新高。而2021年開始,現(xiàn)代和起亞在中國市場累計銷量分別為38.5萬輛和16.3萬輛,連續(xù)五年走低,這兩大品牌的中國市場份額合計2.4%。今年一季度,韓系車在華銷量繼續(xù)下行,累計銷量9.4萬輛,同比下滑39.3%,市場占有率跌破2%。

韓國信息通信企劃評估院調查顯示,即便在韓國引以為豪的ICT領域,韓國僅占據了物聯(lián)網(IOT)領域的相對優(yōu)勢,而在其余7個細分領域中,中國均占據上風。

對于“韓國制造”近年來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下降,黃菲最大的感受是中國的制造業(yè)在近幾年有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蓬勃發(fā)展,加上有巨大的內需市場,中國制造業(yè)的競爭力可謂突飛猛進。“雖然中國企業(yè)起步晚,但在不少高科技領域,迭代和進化速度很快。不出幾年的工夫,中國產品在外形和性能上的確不輸國外品牌產品。”她說。

黃菲認為,在消費領域的競爭中,不僅是要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價值,想贏得消費者很關鍵的一點是要深耕市場,建立品牌威信,而商品的品牌,也自然而然地受企業(yè)和國家品牌的影響。“韓國產品以及韓國品牌在中國市場面臨著與其他外國品牌的橫向競爭,同時在性價比和售后服務上又敵不過中國本土品牌。”黃菲表示,韓國品牌在韓國吃香的很大原因是售后服務好,但在中國,作為外企就沒有發(fā)揮出在韓國本土這樣的競爭力。

韓媒稱,過去一直在對華出口貿易中占有絕對優(yōu)勢的生產制造原材料領域,現(xiàn)在卻反被中國趕超。中國正在韓國不斷提高這些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特別是在技術含量較高的零部件產品上,韓國從中國的進口份額已從1996年的2.9%激增至去年的39.7%。

“韓國商品近幾年來在中國市場受到‘內外夾擊’的現(xiàn)象的確很明顯。它們也不希望失去中國市場。不過面對中國本土品牌的崛起,韓國產品的確需要向更高的品質、更好的服務方向去提升,否則失去中國市場是早晚的事情。”她說道。

韓國政商界急尋出路

中韓貿易結構中的這一“巨變”已引發(fā)了韓國政商界的熱議。

有韓媒引述韓國貿易協(xié)會相關人士的話稱,(對華貿易)連續(xù)兩三個月出現(xiàn)逆差韓國政府也非常關注,因此正在緊急編寫報告。據悉,相關報告主要分析韓國對華出口不振是疫情導致的暫時現(xiàn)象,還是結構上正在走向固化。

另有韓國媒體稱,擔心在中國本土企業(yè)競爭力飛速發(fā)展的當前,“韓國制造”是否會徹底失去中國市場。

7月29日,韓國央行調查局國際貿易組發(fā)布題為《全球經濟衰退對韓國出口的影響》的報告(BOK Issue Note)為韓國貿易敲警鐘。報告指出,隨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韓國今年下半年出口將持續(xù)低迷。

韓國央行指出,影響出口的因素包括主要國家的加息速度、IT景氣趨勢、地緣政治風險的發(fā)展情況等。具體來看,主要國家激進加息將導致發(fā)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經濟低迷,對出口產生的負面影響將加大。韓國出口主力軍的IT行業(yè)對整體出口的影響較大,其消費者需求(B2C)將受俄烏沖突、通脹加劇等因素影響減弱。

8月3日,韓國產業(yè)通商資源部還邀請各領域專家舉行“韓中通商戰(zhàn)略咨詢會議”,討論韓中經貿合作成果和發(fā)展方向。目前,中國為韓國最大貿易伙伴。韓國產業(yè)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安德根在會上表示:“在最近外部大環(huán)境不確定性加大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一個兩國企業(yè)能夠穩(wěn)定貿易和投資的環(huán)境至關重要。”他稱,為進一步擴大韓中企業(yè)的貿易和投資活動,兩國貿易主管部門應該主導形成官方和民間溝通渠道,更大程度利用好中韓自貿協(xié)定(FTA)。

對于中韓貿易的未來,黃菲認為,一方面中國和韓國產業(yè)鏈已深度融合,中國的相關產業(yè)進口替代效應在逐漸顯現(xiàn),韓國企業(yè)可以在這個關鍵節(jié)點“抱大腿”,將中韓半導體及一些高新技術發(fā)展的產業(yè)鏈進一步深入融合,實現(xiàn)密不可分的協(xié)同效應。“這樣的好處是以便日后在東南亞等其他外國市場上,韓企能形成與中國企業(yè)合作而非競爭的關系,這樣有利于中韓企業(yè)一起去開拓新的市場。”她說,另一方面,也希望中韓企業(yè)在文化產業(yè)領域未來有更多的合作。

安德根表示,希望進一步強化韓中兩國間企業(yè)之間的溝通,下步韓國政府將確立新的強化對華產業(yè)合作政策。

關鍵詞: 對華貿易逆差 韓國制造 中國市場 中韓貿易

專題首頁|財金網首頁

原創(chuàng)
新聞

精彩
互動

獨家
觀察

京ICP備2021034106號-38   營業(yè)執(zhí)照公示信息  聯(lián)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財金網  版權所有  cfe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