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在減少俄羅斯石油出口上前后折騰了快一個月,還在耍嘴皮子功夫,并且越來越有點裝不下去的味道,加上美、歐地區(qū)金融市場“暴跌”,國際原油價格出現3月底以來的最大跌幅,在周二凌晨收跌逾6統(tǒng)計%,布倫特原油價格跌至約106美元,和5月3日的價格水平接近。
目前本輪油價調整的統(tǒng)計剛剛進入下半場,因為原油價格下跌調價金額的持續(xù)上漲暫告一段落,雖然相比之前的一個工作日僅下跌10元/噸,但這是4月28日新一輪油價調整統(tǒng)計開始以來的第一次,關心油價的小伙伴們可以暫時松口氣了。
受到原油價格大幅上漲的提振,調價金額從統(tǒng)計開始就一直“漲漲漲”,在之前的五個工作日里原油均價上漲超過108美元,調價金額累計漲幅達到260元/噸,考慮到原油均價滯后的因素,筆者一度預計調價金額將繼續(xù)上漲,并有可能使汽、柴油價格重新拿下今年的制高點。
顯然,原油價格的這次大跌打破了這個預期,調價金額結束了“5連漲”,并有可能延續(xù)下跌,截至第6個工作日,幾種參考原油的平均價為107.64美元/桶,原油變化率為2.33%,預計調價金額應上漲250元/噸(0.20-0.21元/升),此次調整結果將在5月16日啟動調整前公布。
表面上看,國際油價大跌6%,調價金額僅跌了10元,并且累計漲幅還有250元/噸,實質上國內油價調整需要一個統(tǒng)計周期,最早為22個工作日,現在是10個工作日,主要是為了避免國際油價浮動過大,對國內的生產經營造成損害。
同時,國際油價經歷這次大跌后仍然高于4月28日前的水平(本次油價調整統(tǒng)計開始時),所以截至第6個工作日,本次統(tǒng)計周期國際油價整體上還處于上漲狀態(tài),這是調價金額顯示為上漲的原因之一。
另外,不知道小伙伴們有沒有發(fā)現一個現象,前一個工作日原油均價為108美元,而主要參考的兩個原油品種布倫特和迪拜原油的價格均高于110美元,這是之前預期調價金額還會進一步上漲的主要依據。
國際原油價格突然大跌抵消了這還沒來得及上漲的部分,理論上來說第6個工作日調價金額下跌了不止10元/噸,單單按照國際油價和均價的差價計算,大概有130元/噸左右。
但是目前調價金額的漲幅遠大于上調紅線,暫時來看油價上調的預期還沒有發(fā)生本質的變化,不過也沒有那么不堪,因為均價的再次落后,調價金額面臨進一步的下跌,漲幅正在逐漸減少。
除俄羅斯石油出口下降風險減小,導致國際油價下跌以外,原油價格高漲也在刺激供應增加,截止上周,美國石油鉆井數量再創(chuàng)新高,其石油鉆井數量達到557座,為去年同期的162%,也是2020年4月以來的最高紀錄。
同時,俄羅斯表示其亞洲買家正在增加,因此即便是歐盟不再進口俄羅斯石油,俄羅斯的石油也會流向亞洲,只會改變全球能源的供給結構,供給緊張我想應該是暫時的,未來全球供給可能重回疫情前的過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