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外媒的一則報導,南非的伊莫亞旅館(Emoya)提供了一項「創(chuàng)新的住宿體驗」──他們在自己的土地上興建了一座供觀光客住宿的「貧民窟」。該貧民窟包括了數(shù)間由斑駁鐵皮搭建的簡陋小屋,屋內(nèi)附有煤油燈、蠟燭、收音機等設備。廁所則是露天搭建的茅廁,戶外還備有可以生火煮飯的大型鐵桶。
該貧民窟住宿的文案表示:「現(xiàn)在你也可以在安全的私人禁獵區(qū)里體驗簡陋小屋生活。這是世界上唯一配備地暖地板和無線網(wǎng)路的簡陋之城!」
事實上,貧窮體驗活動在一般的討論中,經(jīng)常被歸類為貧窮旅游的其中一種類型。顧名思義,貧窮體驗指的就是透過環(huán)境的安排或是活動的設計,讓參與者能夠親身體驗貧窮生活。然而,貧窮體驗活動實際上也有許多不同的做法。
此外,盡管沒這么極端,但還是有不少人愿意支付高昂的費用與成本以體驗異國的貧窮生活。外媒也曾在2014年的一篇標題為〈花錢讓孩子到貧國體驗貧窮 爸媽搶翻〉的報導,就描述了由慈善團體在寒暑假舉辦營隊,接受小學四年級以上至國中一年級的學生報名參加。
他們會到印度、尼泊爾、泰北、菲律賓等國家的貧困家庭,體驗其他國家同齡者一整天的生活。營隊為期七至十天,費用從幾千到上萬不等。報導指出,在出發(fā)前,主辦團體會召開說明會,告訴參加的孩童這一趟旅程不是去玩樂,而是發(fā)現(xiàn)世界更多需要被關懷的角落。
如果沒有辦法出國體驗,那么在國內(nèi)也有類似的體驗機會。世界展望會每年都會在全球各國舉辦「饑餓三十」活動,以限時絕食方式,邀請民眾共同參與饑餓體驗,關注在貧窮、戰(zhàn)亂或災禍當中的民眾的不幸處境。并同時發(fā)起募款活動,呼吁民眾捐款支持世界展望會的人道援助工作。
這么做對當?shù)孛癖姷膸椭峙聲h大于找來一位語言文化都不通的短期國際志工。也因此,許多國際志工活動另外標榜的重點會放在參與者的自我成長與學習。如前面引述的報導采取的就是家長將小孩送出國「體驗貧窮」, 讓他們學習「感恩」、「惜?!沟挠^點。許多批評者指出,這種將他人的苦難變成累積個人資歷,或是透過體驗異國生活以促進自我成長的作法與思維,也是另一種消費貧窮的模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