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
(資料圖)
2023年開年以來,人民幣匯率漲勢迅猛,截至1月10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經較去年匯率的最低點升值超7%。我們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提速、中國經濟出現超預期復蘇以及美元指數階段性走弱都是促使人民幣升值的重要因素。
圖: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波動
人民幣國際化支撐人民幣匯率
按照行業(yè)公認的結論,人民幣國際化始于2009年即人民幣開啟跨境結算,當時的國際環(huán)境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諸多有利條件,其中最大的機遇莫過于,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由于美聯儲多輪量化寬松產生的后遺癥,美元霸權的進一步衰落。
人民幣國際化的具體動作體現在支付、投融資、儲備以及計價等四大方面。根據央行發(fā)布的《2022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持續(xù)推進,2021年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在2020年的高基數下仍然實現28.95%的高增速。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為36.61萬億元,收付金額創(chuàng)歷史新高。人民幣國際化順利推進為人民幣匯率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從另外兩組數據同樣可以看到人民幣國際化的一些成果,人民幣在SDR特別提款權籃子中的權重由此前10.92%上調至12.28%,位列第三大貨幣,截至2021年底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達2.70%,正式超過日元成為全球第四位支付貨幣。
近期兩件比較重要的事件也起到了催化劑作用,一是中國和沙特兩國元首會晤期間,兩國簽署了包括巨額能源貿易在內的多項合作協(xié)議,雖然人民幣結算石油未有實質性突破,但為以人民幣結算的石油貿易提供了想象空間,另外一件事情則是俄羅斯在國際貿易結算中放棄美元,人民幣成為俄羅斯除本國貨幣盧布之外,另一跨境貿易結算中的主流選項,這一預期在去年下半年逐步升溫。
國內經濟呈現超預期復蘇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副院長趙慶明近日表示,應該說今年經濟增長的前景還是非常好的,市場的信心也明顯地抬升,反映在匯率上必然是人民幣匯率走強。
我們認為,穩(wěn)地產政策穩(wěn)住了國內外投資者的信心。2022年10月份以來,地產“三支箭”齊發(fā),從房地產企業(yè)貸款支持、發(fā)債支持到再融資支持,從供給端對房地產進行托舉,2023年1月5日,央行、銀保監(jiān)會決定建立首套房住房貸款利率政策動態(tài)調整機制,標志著需求端政策發(fā)力的開啟,超預期的地產政策加碼一定程度提振了經濟復蘇預期。
目前的地產支持政策已經到了相對寬松的時候,而居民的購房意愿仍然不強,這其實表明,房住不炒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居民對住房的投資需求進一步降低,對房屋居住需求進一步提升。下一輪國內經濟復蘇過程中,產業(yè)資本和民間資本可能會更加青睞新興產業(yè)、高端制造,這可能將成為國內經濟動能切換的轉折點,新興產業(yè)釋放的潛力可能會遠超市場的想象。
另外,相關政策出臺之后,國內生產生活的復蘇速度遠超市場想象,以北京、上海、深圳三個一線城市為例,2022年12月的最后一兩周地鐵客運量陡增,這可能超過了大多數國際投資者的預期,也超過了國內機構投資者的預期,因此,國內生產生活快速復蘇同樣成為支撐人民幣的一個因素。
圖:2023年以來一線城市地鐵客運量
美元指數回調利好人民幣
在美聯儲大幅加息預期退坡的背景下,近期美元指數走勢趨弱。國際衍生品智庫分析師認為,隔夜美元指數延續(xù)上周五跌勢,一度創(chuàng)6月10日以來新低至102.92,收報103.20附近,因交易員押注近期經濟數據將促使美聯儲放慢加息步伐。
美聯儲大概率將在2023年結束加息,在市場預期推動下,年初人民幣的升值也可以得到解釋,但我們認為,美聯儲的政策不會過快轉向,美元指數的回落速度可能會比較有限,人民幣后期被動升值的力度也不應該有太高期望。
另外,結匯潮來襲也會讓人民幣匯率出現升值,根據過往經驗,出口企業(yè)在年末結算的時候,結匯需求會出現大幅上升,所以年末一般會有結匯潮,人民幣匯率會出現升值壓力,等到結匯潮過去以后,匯率則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落。
隨著我國在201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穩(wěn)步提升,人民幣穩(wěn)步升值將是大趨勢,中長期維持雙向波動不變,農歷春節(jié)后則有可能面臨短期的壓力,投資者可關注芝商所的美元/離岸人民幣期貨合約(CNH)做多的機會,以對沖短期匯率波動風險。
美元/離岸人民幣期貨合約可以用來對沖離岸人民幣資產現貨單邊波動的風險,該合約具有多種合約規(guī)模,交易更加靈活,也是CME Globex可以24小時操作全球成長最快的貨幣合約之一。標準規(guī)模合約擁有大宗交易資格,三年期限可更有效地管理長期敞口,期貨保證金與其他雙邊場外交易外匯產品相比資本效率更高,還可通過在CME Clearing清算的場外交易人民幣產品享有跨市場保證金,與芝商所其它產品的對銷率最高可達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