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于“大單品”的珀萊雅(603605),卻翻車于“大單品”上。
(資料圖片)
這家2003年誕生于杭州的美妝品牌,最早起步于日化渠道,初期因品牌名似國際大牌而有了一定知名度。
不過,聰明的珀萊雅很清楚,要留住消費者,僅靠“碰瓷”顯然不夠,產品及營銷的作用不容小覷。
因此,20年來,歷經市場環(huán)境的變化,憑借著線上渠道和大單品等策略的發(fā)力,珀萊雅也算穿越周期,實現了突圍。據歐睿數據2018年以來珀萊雅在我國護膚行業(yè)中的市占率和排名持續(xù)提升,2021年公司市占率達1.8%、排名提升至第10,
然而,近期其熱門產品“雙抗精華2.0”因涉嫌虛假宣傳被處罰一事,在業(yè)內人士看來,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度。
產品涉嫌虛假宣傳被罰,利用原料濃度誤導消費者
曾在創(chuàng)立初期一度被不少消費者認為是歐萊雅的山寨品牌,在靠著“線上+大單品”策略迅速壯大后,線上大單品卻卷入了產品因宣傳問題被罰丑聞。
信用中國官網顯示,浙江美麗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天貓、抖音、微信微商城、小紅書等平臺銷售一款名為“珀萊雅雙抗精華2.0”的產品,其中部分平臺在宣傳時,因對商品的性能、用途、質量等表示不清楚、不明白,被杭州市西湖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責令停止發(fā)布廣告,在相應范圍內消除影響,并行政處罰20萬元。
從早期的“成分黨”瘋狂內卷,到這幾年的高“添加量”攀比,每個品牌都想在產品賣點上做一些差異化?;瘖y品法規(guī)專家李錦聰向藍鯨財經記者表示,實際上可能由于高濃度帶來的配方高成本問題,到了銷售終端,企業(yè)人員對法律法規(guī)不了解,但又想耍小聰明嘗試用各種法規(guī)監(jiān)管“漏洞”來誤導消費者。
對此,珀萊雅方面辯稱屬于工作人員疏忽而漏標。珀萊雅方面于5月19日向藍鯨財經記者回應表示,珀萊雅雙抗精華 2.0 的頁面推廣宣稱中部分標注了“2%麥角硫因、1%脫羧肌肽”,實為我司工作人員疏忽,漏標“溶液” 二字,非主觀故意引人誤解。對此,我們已第一時間進行了自查自糾,對相關平臺的瑕疵標注進行改正,之后將更精細地把控,確保宣傳措辭的嚴謹性。
事實上,“從‘添加量’攀比到現在的‘功效評價數據’的內卷,關于‘功效評價數據’目前我國法規(guī)沒有相應的‘國標’,導致品牌方利用團標和檢測評價機構的監(jiān)管不嚴?!崩铄\聰指出,目前很多功效評價數據都缺乏“科學性”、“真實性”,作為市場監(jiān)管和消費者很難去質疑品牌方的數據?;蛘哒f驗證數據的真實性成本非常高,也沒有統一的功效評價方法導致沒有統一的判決標準。
“比如原料的濃度宣稱,目前我國缺少原料含量的檢定方法,大家都在利用這個漏洞,在誤導消費者。”在李錦聰看來,法無禁止即可為,所以這個現象會一直存在,至少在各種“國標”出臺前(會一直存在)?!翱傊蟛糠值睦习逭J為‘收益大于風險’?!崩铄\聰如是說。
在此背景下,他認為,需要專業(yè)打假和評測機構來凈化市場。“特別是線上平臺的監(jiān)管太難,我個人認為專業(yè)打假和評測機構對行業(yè)高質量良性發(fā)展是好的,作為品牌方也要做到身正不怕影子斜?!?/p>
成也營銷,困于營銷
“線上+大單品”,本次事件中出錯的兩部分也是珀萊雅戰(zhàn)略調整后最核心的兩部分。業(yè)內人士指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珀萊雅步伐過快背后存在的內部管控問題。
近年來,隨著化學、醫(yī)學、基礎科學的發(fā)展,消費者對化妝品的安全逐漸有了更全面的認知、提出了更高的訴求,“成分黨”也逐漸發(fā)展壯大。在此背景下,國貨美妝不斷崛起,并越來越重視研發(fā),不斷努力縮小與國際品牌之間的差距。
國貨崛起的風口之下,珀萊雅即是其中受益的一員。自2017年上市以來,珀萊雅業(yè)績和股價雙雙高漲,截至2022年末,營收已逆勢突破60億元大關,至今股價更是較上市之初翻了十倍有余。
可謂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
而事實上,在成立初期,珀萊雅還被當作是“碰瓷”歐萊雅的山寨品牌。短短時日實現逆風翻盤,背后原因,在業(yè)內人士看來,離不開珀萊雅渠道戰(zhàn)略和大單品策略的調整。
官方資料顯示,珀萊雅主要從事化妝品類產品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旗下主要擁有“珀萊雅”、“彩棠”、“悅芙媞”、 “優(yōu)資萊”、 “韓雅”等品牌,覆蓋大眾精致護膚、彩妝、洗護、高功效護膚等美妝領域。
此前媒體報道曾提及,渠道方面,2017年上市后,珀萊雅便加大了對電商的布局,如天貓品牌直營店等,并隨著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流量快速崛起,珀萊雅繼續(xù)在抖音投放廣告、設立抖音小店等。財報顯示,公司線上渠道主要通過直營、分銷模式運營。直營以天貓、抖音、京東、快手、拼多多等平臺為主,分銷包括淘寶、京東、唯品會等平臺;線下渠道主要通過經銷商模式運營,渠道包括化妝品專營店、商超、單品牌店等。
成果顯著。2017-2019年間,珀萊雅線上銷售占比從36.1%提升至53.1%,已高過線下,2022年線上渠道收入占比更是高達90.98%。
而前期對于線上的發(fā)力,也讓珀萊雅在疫情期間有了一定抵御風險的能力。2020年-2022年間,珀萊雅營收、凈利潤均保持著雙位數的增長,總額更是實現了翻倍。
與此同時,從泡泡面膜在抖音的爆火,到“早C晚A”護膚概念下的“雙抗系列”“紅寶石系列”等熱門產品,珀萊雅在大單品策略下的進展也較為可觀。
不過,上述策略得以推進的背后,也離不開公司的高額營銷投入。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2年,珀萊雅銷售費用一路水漲船高,占營收的比重分別為37.53%、39.15%、39.9%、42.98%、43.63%,最高時期占比幾近一半,其中形象宣傳推廣費三年累計達53億元。
而斥巨資砸出來的營銷,讓此次因“虛假宣傳”被罰一事更加令人唏噓。與此同時,與營銷流量同向增長的,還有產品投訴數量。截至發(fā)稿,藍鯨財經記者注意到,在黑貓投訴上,關于珀萊雅的投訴量達353條,其中不乏產品質量、線上店售后服務等問題。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較高的營銷投入確實會為企業(yè)帶來一定的業(yè)績增長。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但隨著市場的不斷發(fā)展消費者需求也在發(fā)生改變,品牌力、產品創(chuàng)新以及質量成為消費者選擇產品的重要條件。這就對企業(yè)的戰(zhàn)略方向、品牌管理、運營能力等綜合實力提出了要求。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