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獲地產K線授權轉載
文/樂居財經 楊宏彬
說起馮海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他當了8分鐘的世界首富一事。
2017年8月10日,在開盤不久后,于納斯達克掛牌的海亮教育的股價突然飆升至199999.99美元/股的天價,漲幅高達2020101.92%,市值一度達到5.14萬億美元。
海亮教育的主要股東是馮海良,持股比例約87.28%。
伴隨著股價的暴漲,馮海良的身價達到了5萬億美元,是比爾蓋茨身家的50多倍,一舉成為世界首富。
然而,幸福很短暫,如曇花一現(xiàn),馮海良坐上世界首富的寶座8分鐘后,納斯達克及時回應,海亮教育宣布暫時停牌,恢復交易后股價回到正常范圍,最后報收10.35美元,上漲4.51%。
雖然萬億身價是一個烏龍事件,但不可否認的是,馮海良確實是一個商界的傳奇人物。
29歲的他從“收廢銅”做起,經過多年經營生意越做越大,“銅材廠”搖身一變成了海亮集團,繼而又打造了浙江海亮股份(002203)(002203.SZ)、海亮教育集團(HLG.US)、海亮國際控股(02336.HK)三家上市企業(yè)。
事實上,馮海良的商業(yè)版圖中,也是有房地產的一席之地的,只是現(xiàn)在不如其余業(yè)務那么耀眼。而近年來他的地產業(yè)務兩次引起公眾關注,均與同一家上市房企有關。
2月18日,融信中國(3301.HK)發(fā)布公告稱,將出售寧波海亮房地產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寧波海亮”)55%股權予浙江貝澤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貝澤集團”),交易對價4.21億元人民幣。
根據公告,在此次交易前,寧波海亮由融信全資子公司持55%,寧波海饒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寧波海饒”)持有45%,而貝澤集團與寧波海饒均是由同一人實際控制,此人便是馮海良。
交易完成后,融信將不再持有寧波海亮的股權,其表示,出售寧波海亮可增加集團的現(xiàn)金資源,而所得款項將用于償還銀行借款。
急速回款
寧波海亮,實際是融信與馮海良的一個地產合作平臺。據樂居財經查閱,該平臺的對外投資共20項,實際控制的企業(yè)為23家。伴隨融信將寧波海亮的售出,該等公司也隨之一起歸入馮海良旗下。
至于出售原因,融信表示,目前寧波海亮所涉及的項目已經完工,可售物業(yè)已大部分售出并完成結算,且已完成利潤分配。因而撤回此前在其中的投資額,集中資源發(fā)展現(xiàn)有業(yè)務。
財務數(shù)據顯示,寧波海亮及其下屬子公司于2020年的稅后凈利為2.22億元,2021年的稅后凈利則為9090萬元。
截止2021年末,寧波海亮及下屬子公司的綜合資產凈值約為人民幣7.66億元,按此計算,55%股權對應的價值應為4.21億元,與融信的出售價一致。
但對于這一筆股權轉讓款,融信要的很急。公告中提到,買方須在轉讓協(xié)議生效后的3天內付清所有款項。
按照一般的收并購合同來看,買方的付款期限一般為3-6個月,付款也通過定金、后續(xù)轉讓款及尾款的方式分期支付,像這樣3日內付清所有轉讓款的其實并不多見。
如此急切的回款,或與融信中國當前的債務情況有關。據查,融信中國目前流通中的美元債為7只,續(xù)存27.17美元。其中一只發(fā)行規(guī)模為5億美元債券將于3月1日到期,利率為10.5%。
據了解,該美元債曾于2月11日出現(xiàn)暴跌,截至2022年2月15日,融信中國該美元債每1美元面值下跌3.8美分,至57.1美分。
而除該筆美元債以外,融信中國存續(xù)的多只債券也存在持續(xù)下跌的情況。2月20日,融信中國曾發(fā)布公告稱,已完成注銷所購回合計本金額6247.3萬美元的票據,占票據發(fā)行本金總額的12.49%。被注銷的這部分票據正屬于上述暴跌的債券。
現(xiàn)如今,距離美元債的償付只剩8天,而該筆債券還剩余大部分需兌付,這或許正是融信中國急于回收項目投資額的原因。目前,寧波海亮的工商信息變更已經完成,股東陣營中已不見融信中國的身影。
高拋低吸
上一次馮海良與融信產生交集,是在2017年,同樣事關寧波海亮。
2017年,海亮集團開始籌謀轉型,意在打造 “大制造”“大教育”“大健康”為核心的業(yè)務形態(tài)。在此過程中,地產建設、產業(yè)金融等板塊,逐漸被剝離。
同一時期的融信中國則處于加速擴張的階段,兩者不期而遇,各取所需。海亮將旗下寧波海亮、安徽海亮房地產有限公司(簡稱“安徽海亮”)各55%股權轉給融信,代價分別為22.64億元、6.33億元。
交易完成后,寧波海亮、安徽海亮成為融信的間接非全資附屬公司。截至2017年中期,寧波海亮、安徽海亮持有土地總在建面積,分別為390.4萬平方米和107.05萬平方米。
可以發(fā)現(xiàn)的是,融信從買入寧波海亮,再到賣出寧波海亮,之間的金額差距高達18.43億元。而安徽海亮55%的股權目前依然停留在融信手中。
事實上,馮海良旗下的地產業(yè)務也有高光時刻。在高周轉模式的驅動下,海亮集團旗下的海亮地產曾實現(xiàn)3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00%的進擊。克而瑞數(shù)據顯示,其2016年的銷售金額為227.1億元。
但在全國布局、快速增長的那幾年,它的產品質量與工程規(guī)范屢遭質疑,各地項目頻現(xiàn)“質量門”,引發(fā)眾多維權事件。后來,馮海良眼看行業(yè)調控漸行,容錯空間變窄,決定舍棄地產。
截至2019年,海亮地產業(yè)務范圍僅集中在重慶、拉薩等幾個二三線城市。而同期內,其在建項目寥寥無幾,僅剩拉薩海亮世紀新城5期、重慶海宇學府江山。兩者預計總投資19.66億元,尚需投資5.03億元。
關鍵詞: